以积极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负增长态势 | 新京报社论
8月1日,求是网刊发了《求是》杂志2022年第15期内容,其中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绝对是”国之大事”。我国人口负增长势能的进一步释放,不仅会加剧老龄化社会的程度,也会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应引起高度警觉,以更积极的干预政策,持续缓解当下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人口负增长态势。
2021年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经济负担重、子女无人照料和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障碍。
也因此,释放生育潜能,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政策尤需关注到其社会性成因,体现”生育友好”的宗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等,这中间的每一项,既可能成为一种激励,也可能成为一道门槛。惟有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2022年7月28日,河北省遵化市一所幼儿园的老师组织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们做游戏。图/新华社
以教育为例,这两年来,随着二孩政策后续效应的释放,不少城市已经出现学位紧张的情况。未来,随着更多的孩子出生,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小学学位紧张的情形会加剧,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未雨绸缪,及早布局。再拿女性就业来说,不少职业女性担心生育后影响职业发展,甚至影响就业,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如何让女性少一些生育焦虑,也应是政策着力点。